【破天荒的来历是什么】“破天荒”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第一次发生,前所未有。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真正来源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本文将从历史典故、语言演变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破天荒”最早源于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则轶事。当时,湖南地区在科举考试中从未有人考中进士,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有一位名叫刘蜕的考生打破了这一局面,成为当地第一位进士。此事被记载于《唐摭言》等古籍中,后人便用“破天荒”来形容这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破天荒”逐渐演变为一个通用成语,不再局限于科举,而是泛指任何第一次出现的新现象或新成就。例如,某地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某公司首次推出创新产品等,都可以称为“破天荒”。
需要注意的是,“破天荒”虽为成语,但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比如对某些不寻常事件的调侃。
二、表格:破天荒的来历与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破天荒 |
出处 | 唐代《唐摭言》等古籍 |
原意 | 指湖南地区首次有人考中进士 |
典型人物 | 刘蜕(唐代考生) |
背景 | 唐代科举制度下,湖南长期无进士 |
含义演变 | 从具体事件扩展为“前所未有”的泛指 |
现代用法 | 表示首次发生的新事物、新现象 |
使用场合 | 正式/非正式均可,部分语境带调侃意味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打破天荒) |
近义词 | 首次、前所未有、开先河 |
反义词 | 习以为常、屡见不鲜 |
三、结语
“破天荒”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中国文化中对“第一次”意义的深刻表达。了解它的来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