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掌握好这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也为今后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孩子在刚开始学习时常常感到困难,尤其是在面对“进位”和“退位”的问题时。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就能让20以内的加减法变得轻松又有趣。
一、理解数的组成
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熟悉10以内的数的组合。比如,知道“5+5=10”,“7+3=10”,“8+2=10”等。这些基本的组合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较大的数字时,快速拆分并计算。
例如:
9 + 6 = ?
可以先将6拆成1和5,把9加上1变成10,再加上5,结果就是15。
这种“凑十法”是20以内加法的一种常用技巧,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
二、利用“补数”来减法
对于减法来说,“补数”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所谓补数,就是与某个数相加等于10或20的另一个数。例如,10的补数是10 - 9 = 1,20的补数是20 - 17 = 3。
举个例子:
14 - 7 = ?
可以先想7的补数是3(因为7+3=10),然后用14减去10,再加3,得到7。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避免直接从个位借位的麻烦,使减法更直观。
三、口诀记忆法
虽然现在提倡理解性学习,但一些简单的口诀仍然能帮助孩子快速记忆。比如:
- 加法口诀:
“一九一十,二八一十,三七一十,四六一十,五五一十。”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完成10以内的加法,从而为更大的数字做准备。
- 减法口诀:
“十减一等于九,十减二等于八……”
虽然不如加法口诀常见,但通过反复练习,也能提高计算速度。
四、借助实物或图形辅助
对于刚开始学习的孩子来说,使用实物(如小棒、积木)或者画图的方式进行加减法练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用5根小棒代表5,再加3根,然后数一数总共有多少根,这样既直观又容易理解。
此外,还可以借助“数轴”来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过程。比如,从5开始向右走3步就是加法,向左走3步就是减法。
五、多做练习,培养兴趣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练习。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做一些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比如,在买水果时问孩子:“我们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5个,一共有几个?”这样的生活化场景,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比如“算数接龙”、“数字卡片配对”等,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
总之,20以内的加减法并不难,关键在于方法得当、练习充分。只要掌握了合适的小技巧,并结合实际应用,孩子们一定能够轻松应对这一阶段的数学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