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枇杷树原文】一、
《庭中有枇杷树》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项脊轩志》。文章通过描写庭院中一棵枇杷树,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全文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明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庭中有枇杷树”开篇,借物抒情,通过对枇杷树的描写,引出对妻子的回忆和思念之情。文中还穿插了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展现了作者在孤独中对亲人的牵挂。
归有光以其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思与温暖的回忆。
二、原文节选及解析
原文句子 | 释义 | 情感表达 |
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长得很高大了。 | 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曰:“吾姊在吾怀,忽觉良美。” | 我的妻子回娘家,回来后告诉妹妹们说:“我姐姐在我怀里,忽然觉得很好。” | 展现夫妻之间的温情与生活中的温馨瞬间。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我关着窗子独自居住,时间久了,能凭脚步声辨别是谁来了。 | 表现作者孤独的生活状态与对亲人陪伴的渴望。 |
三、文章主题与艺术特色
项目 | 内容 |
主题 | 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
艺术特色 | 1. 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2. 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3. 细节描写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
文学价值 | 是明代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与情感价值。 |
四、结语
《庭中有枇杷树》虽短,却情感深厚,文字平实却动人。归有光通过一件日常小事,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物寄情”的审美情趣。这篇文章不仅是一段个人记忆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