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全诗解译及注释】《十七日观潮》是宋代诗人潘阆创作的一首描写钱塘江潮景的诗作,以其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而著称。该诗通过描绘潮水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诗歌内容概述
《十七日观潮》全诗如下:
>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 好似钱塘江上客,朝朝暮暮看潮生。
这首诗虽短,但意象鲜明,语言简练,生动地刻画了观潮者的感受与潮水的壮阔。
二、诗歌解译与注释
诗句 | 解译 | 注释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潮中弄潮的人站在波涛的最前端 | “弄潮儿”指在潮水中搏击的勇士,“涛头”即潮头,象征着挑战与勇气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手中拿着的红旗却未被水打湿 | 表现出弄潮儿技艺高超,动作敏捷,也暗示了他们与潮水的默契 |
好似钱塘江上客 | 就像钱塘江边的常客一样 | “钱塘江上客”指常年生活在江边、熟悉潮汐变化的人 |
朝朝暮暮看潮生 | 每天早晚都看着潮水涨落 | 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欣赏,也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三、总结
《十七日观潮》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和弄潮儿的英勇形象。诗中不仅体现了自然的伟力,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敬仰。整首诗节奏明快,画面感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本诗的解读与注释,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