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的最简诗意】《古诗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描写蝉的形态、声音和生存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李商隐咏物诗中的代表之作。
一、
《古诗蝉》以蝉为题材,借蝉之高洁、清鸣、孤寂,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悟。整首诗虽短,但意蕴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典型风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古诗蝉 |
作者 | 李商隐(唐) |
体裁 | 七言绝句 |
诗句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诗意简述 | 蝉因栖高处而难以饱食,空自悲鸣;夜深人静时,叫声渐弱,唯有绿树依旧冷漠。 |
主题 | 咏物寄情,抒发孤独与无奈 |
情感基调 | 悲凉、孤寂、无奈 |
艺术手法 | 托物言志、拟人化、对比 |
诗中意象 | 蝉、高枝、疏风、碧树 |
作者背景 |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常怀才不遇之感,诗中多有自我投射 |
三、延伸理解
《古诗蝉》虽然只有四句,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诗人借蝉之“高难饱”表达自己身处高位却不得重用的苦闷;“徒劳恨费声”则表现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后两句写蝉在深夜中叫声渐弱,仿佛失去了希望,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失落。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人生感慨之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