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搭石”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课文。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谦让”与“奉献”。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特制定以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具体内容 |
知识与能力 |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助精神,培养感恩与责任感 |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理解“搭石”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传达的情感,感悟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
三、教学过程设计(表格形式)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展示乡村图片,提问:“你见过搭石吗?它是什么?” |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
初读感知 | 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 自由朗读,完成预习任务 | 基础知识落实,整体感知课文 |
品读课文 | 分段讲解,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搭石和人物动作的句子 | 圈画重点语句,小组讨论 | 深入理解内容,感受语言魅力 |
拓展延伸 | 结合现实生活,讨论“搭石”在当代的意义 | 联系实际,分享观点 |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搭石” |
总结升华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主题思想 | 总结收获,表达感悟 | 巩固所学,深化情感体验 |
布置作业 | 写一篇小作文:《我心中的搭石》 | 完成写作任务 | 巩固课堂内容,提升写作能力 |
四、教学反思(简要)
本节课以“搭石”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注意个别学生的理解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结语:
“搭石”不仅是一种生活中的物件,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