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什么意思】“五里一徘徊”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其中“行道迟迟”即指行走缓慢、犹豫不决,“徘徊”则表示来回走动、心绪不定。
在古文中,“徘徊”常用来形容人在情感波动时的行动状态,既有物理上的来回走动,也象征心理上的矛盾与纠结。因此,“五里一徘徊”的“徘徊”并非单纯指走路,而是表达了作者在归家途中内心的沉重与悲伤。
一、总结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情感表达 |
徘徊 | 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 《诗经·小雅·采薇》 | 常用于描写人物动作或心理状态 | 表达忧愁、思念、迷茫等复杂情绪 |
二、详细解释
“徘徊”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词汇,原意是“来回走动”,后来逐渐引申为“犹豫不决”、“心神不定”。在“五里一徘徊”中,“徘徊”不仅指身体上的移动,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1. 字面意思:每走五里路就停下来走动,表现出行进的缓慢和情绪的低落。
2. 深层含义:
- 表示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 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 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无力感。
三、文化背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五里一徘徊”作为其中的经典句子,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被后人广泛引用,成为表达离别、思念、忧愁的典型意象。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五里一徘徊”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犹豫不决,或是对某件事的反复思考。例如:
- “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五里一徘徊。”
- “她对这段感情始终五里一徘徊,难以决断。”
五、结语
“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情感的外化。它体现了古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验,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古典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了解“徘徊”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诗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