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压城城欲摧全诗】《黑云压城城欲摧》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通过描绘边塞战场的紧张氛围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忠诚。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歌原文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
这首诗以“黑云压城城欲摧”起笔,形象地描绘了敌军压境、战事紧急的场景。接着通过“甲光向日金鳞开”,展现出将士们披甲迎敌的英勇气概。后几句则通过对环境、声音、行动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战场的肃杀气氛。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三、关键意象解析
意象 | 含义 | 表达情感 |
黑云压城 | 敌军压境,形势危急 | 紧张、压抑 |
甲光向日 | 将士披甲迎敌,阳光映照铠甲 | 勇敢、坚定 |
角声满天 | 战争号角响彻天空 | 战斗激烈 |
塞上燕脂 | 边塞的血迹与夕阳交融 | 凄凉、悲壮 |
半卷红旗 | 部队悄然前行 | 谨慎、隐秘 |
霜重鼓寒 | 天气寒冷,战鼓沉重 | 苦难、艰难 |
黄金台上意 | 对朝廷的忠诚与报答 | 忠诚、奉献 |
提携玉龙 | 佩剑而战,誓死效忠 | 壮烈、决绝 |
四、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诗中运用大量视觉与听觉描写,营造出强烈的战场氛围。
2. 语言凝练:用词精准,如“黑云压城”、“金鳞开”等,极具表现力。
3. 情感真挚:结尾“提携玉龙为君死”直抒胸臆,表达将士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五、历史背景
《雁门太守行》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诗人李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边防将士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六、结语
《黑云压城城欲摧》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更是一首歌颂忠诚与牺牲精神的作品。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刻画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