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词语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物体在动作、状态上不稳、摇晃不定的样子。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人在醉酒、疲劳、慌乱或身体不适时的状态,也可以形容事物排列不整齐、结构不稳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东倒西歪 |
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使用) |
含义 | 形容人或物站立、行走不稳,左右摇晃;也形容事物排列不整齐、结构不稳固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表达,无明确古代文献出处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描写,常用于形容醉酒、疲惫、混乱等状态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东倒西歪”并非出自古典文献,而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俗语。其结构简单,由两个方向词“东”和“西”加上动词“倒”和“歪”组成,形象地描绘出一种不稳定、摇摆不定的状态。这种表达方式生动直观,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走路不稳、身体摇晃的情景。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说明 |
他喝醉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 | 描述醉酒后走路不稳的状态 |
这些书堆得东倒西歪,看起来很乱。 | 描述物品摆放不整齐 |
战场上士兵们东倒西歪,显得十分狼狈。 | 描述战斗中混乱的场面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摇摇晃晃、踉踉跄跄、歪歪扭扭 |
反义词 | 步履稳健、站得笔直、整齐有序 |
五、使用注意点
1. 语境适用:该词多用于口语或非正式场合,书面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多带有贬义,描述负面状态,如醉酒、疲惫、混乱等。
3. 搭配对象:可形容人、物、场景等,但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六、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人或物在状态上的不稳定或排列的混乱。虽然没有明确的古籍出处,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了解其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这一表达方式,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