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全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1076年(丙辰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任知州。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开阔,语言优美,被誉为千古绝唱。
一、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望月思人、感慨人生的作品。全词通过描写明月、酒杯、人间与天上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合、世事无常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内容分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公元1076年(丙辰中秋) |
作品类型 | 词(《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
主题思想 | 思念亲人、感慨人生、追求理想 |
主要意象 | 明月、酒、琼楼玉宇、清影、婵娟 |
情感基调 | 感伤中带希望,惆怅中含豁达 |
艺术特色 | 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中秋词之绝唱”,影响深远 |
四、结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词作。苏轼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亲人的深情厚谊。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