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韦编三绝下一句是什么】“孔子韦编三绝”是形容孔子勤于读书、刻苦钻研的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这句话常被用来赞美一个人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么,“孔子韦编三绝”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一、背景介绍
“韦编三绝”原意是指孔子读《易》次数太多,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后人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原文为:
>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因此,“韦编三绝”是“孔子读《易》时,因反复研读,导致编书的皮绳多次断裂”的意思。
二、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原文,“韦编三绝”之后并没有明确的“下一句”,但后人常引用的是整段话:
>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也就是说,“韦编三绝”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表达,没有严格的“下一句”。但在实际使用中,人们有时会将“韦编三绝”与“学而不厌”连用,形成一种对仗句式,如:
> “韦编三绝,学而不厌。”
这并非出自古籍原文,而是现代人为了表达孔子勤奋学习精神的一种常见说法。
三、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原文 | “读《易》,韦编三绝。” |
含义 | 形容读书勤奋,反复研读,皮绳多次断裂 |
下一句 | 无明确“下一句”,常见搭配为“学而不厌”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美勤奋好学的精神 |
四、结语
“孔子韦编三绝”不仅是对孔子治学态度的生动描述,也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虽然“韦编三绝”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下一句”,但其背后所传达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