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济的出处】“接济”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表示给予帮助、支持或援助,尤其指经济上的资助。它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在古代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了解“接济”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及用法。
一、
“接济”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多用于描述对他人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其意义随着时代发展逐渐丰富,但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帮助”和“支援”展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接济”常与“赈济”、“救济”等词并用,表达相近的含义。
通过查阅古籍和现代文献,可以发现“接济”一词的使用范围较广,既有书面语的正式表达,也有口语中的通俗说法。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描写人物之间的互助关系。
二、接济的出处对照表
出处 | 文献名称 | 内容节选 | 含义解释 |
《左传》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秦穆公使公子絷来曰:‘吾子之言,是吾心也。’遂以粟三千钟与之,曰:‘此所以接济晋国之急也。’” | 表示对晋国的物资援助,强调“接济”为援助行为。 |
《汉书》 | 《汉书·食货志》 | “又令天下郡县,各置仓廪,以备水旱,以接济饥民。” | 指政府设立粮仓以应对灾荒,用于接济灾民。 |
《后汉书》 | 《后汉书·王符传》 | “今人多不务农桑,而游手好闲,故致贫乏,宜加劝课,以接济贫者。” | 强调通过政策手段帮助贫困人群。 |
《宋史》 | 《宋史·仁宗纪》 | “诏诸路州军,遇有灾伤,即发廪以接济。” | 指政府在灾害时发放粮食进行救助。 |
《红楼梦》 | 《红楼梦》第六十回 | “贾琏素日最怕凤姐,不敢违拗,只得将家中旧账查出,略略接济些银子。” | 用于家庭内部的经济援助,体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助。 |
现代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词典》 | “接济:给以物质上的帮助。” | 现代汉语中“接济”的标准定义。 |
三、结语
“接济”一词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古代的赈灾救灾,还是现代社会的慈善援助,这一词语都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关爱。通过对“接济”出处的梳理,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内涵,也能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其语义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