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文言文翻译】《四知》是出自《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则典故,讲述了东汉名臣杨震拒绝贿赂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杨震清正廉洁、不贪财货的高尚品格,成为中国古代官德文化中的典范。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原文 | 翻译 |
杨震为荆州刺史,有旧人馈金,震辞不受。 | 杨震担任荆州刺史时,有老朋友送金子给他,他推辞不接受。 |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 他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 |
人无知者,莫以为无益而为之。 | 有些人认为没人知道,就去做那些有害的事。 |
夫人之行,若隐若显,微而难见。 | 人的行为,有时隐藏,有时显露,细微之处难以察觉。 |
今子欲吾之无闻,是谓暗室亏心。 | 如果你想让我不知道,那就是在暗处做亏心事。 |
二、内容解析
“四知”一词源于杨震所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意思是即使无人知晓,也应秉持良知行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杨震对道德操守的坚持,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问心无愧。
这一故事常被用来教育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清醒,坚守原则。它强调了内在的自我约束比外在的监督更为重要。
三、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杨震传》 |
主题 | 清廉自律、道德操守 |
核心语句 |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
教育意义 | 强调做人要有良知,不因无人知晓而做坏事 |
历史人物 | 杨震(东汉名臣)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教育的经典案例 |
四、结语
“四知”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公义的呼唤。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坚守内心的光明,做到“慎独”。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