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985大学和211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985工程”和“211工程”是两个重要的重点建设项目,它们不仅代表了国家对部分高校的重点支持,也成为了高校实力和地位的象征。那么,为什么这些大学被称为“985大学”和“211大学”呢?下面将从背景、含义、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背景与含义
1. 211工程:
“211工程”始于1990年代,全称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该工程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推动一批高校在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11”指的是“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因此,凡被列入“211工程”的高校,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
2. 985工程:
“985工程”则是1998年启动的一项更高层次的重点建设工程,全称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计划”。它是在“211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目标是打造几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大学。之所以称为“985”,是因为该工程最初计划在1998年之后的几年内,选择约39所高校进行重点支持,但后来扩展到了39所左右,因此被形象地称为“985”。
二、主要区别
| 项目 | 211工程 | 985工程 |
| 启动时间 | 1990年代 | 1998年 |
| 目标 | 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建设100所左右高校 | 打造世界级一流大学,建设39所左右高校 |
| 支持范围 | 更广泛,覆盖更多高校 | 更集中,集中在顶尖高校 |
| 研究方向 | 多元化,注重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 | 聚焦于高水平研究和国际竞争力 |
| 社会认可度 | 高,但不如985高校受关注 | 更高,被视为国内顶尖高校 |
三、实际影响
- 招生与就业:985高校通常在招生录取分数线、就业率、考研率等方面表现更优。
- 科研资源:985高校往往拥有更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和高层次人才。
- 社会声誉:985高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更高,校友网络更强大。
- 政策倾斜:在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拨款、国际合作等方面,985高校获得的支持更多。
四、总结
“985大学”和“211大学”并非指学校本身的名称,而是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而设立的两类重点建设高校项目。其中,“211”强调的是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985”则聚焦于打造世界级的一流大学。两者既有联系,也有明显区别,共同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体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了解“985”和“211”的由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高校的发展脉络和教育政策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