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晋鞍之战原文及翻译】齐晋鞍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前589年。这场战争标志着晋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激烈争斗。以下是对《左传·成公二年》中关于“齐晋鞍之战”原文的整理及其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节选(出自《左传·成公二年》)
> “夏,齐顷公伐我(晋),战于鞍。齐侯曰:‘吾闻之,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 “晋人逐之,弗敢击也。……”
> “韩厥曰:‘臣愿为前驱,以先晋师。’……”
>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 “于是晋师皆怒,曰:‘使此君者,不如死。’……”
二、翻译与理解
原文 | 翻译 |
夏,齐顷公伐我(晋),战于鞍。 | 夏天,齐顷公攻打晋国,在鞍地交战。 |
齐侯曰:“吾闻之,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 齐顷公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对受伤的人再加伤害,也不捕获头发花白的老人。” |
晋人逐之,弗敢击也。 | 晋军追赶他们,但不敢攻击。 |
韩厥曰:“臣愿为前驱,以先晋师。” | 韩厥说:“我愿意作为前锋,带领晋军前进。” |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 郤克被箭射伤,鲜血流到鞋子里,但他仍没有停止击鼓。 |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 齐顷公说:“我暂且消灭他们,然后再吃早饭。” |
于是晋师皆怒,曰:“使此君者,不如死。” | 晋军都愤怒地说:“如果让这个君主活着,不如让他死去。” |
三、总结
齐晋鞍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体现了当时的战争礼仪和士卒精神。从原文可以看出,尽管齐国在战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晋国士兵英勇顽强,尤其是郤克带伤作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齐顷公虽有“君子不重伤”的说法,但在实际战斗中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意图。最终,晋国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战役名称 | 齐晋鞍之战 |
发生时间 | 公元前589年(春秋时期) |
战役背景 | 齐国进攻晋国,争夺中原霸权 |
主要人物 | 齐顷公、郤克、韩厥等 |
战役特点 | 战斗激烈,晋军士气高昂,郤克带伤作战 |
战役结果 | 晋国获胜,齐国战败 |
文化意义 | 体现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与士人精神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齐晋鞍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次展现国家意志与将士精神的历史事件。它在《左传》中的记载,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