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建国后十四名将都有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强盛的朝代,其军事力量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自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将领,他们在平定天下、抵御外敌、巩固边疆等方面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还为唐朝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大唐建国后十四名将”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代表性战役。
一、大唐建国后十四名将简介
1. 李靖(卫国公)
唐初著名军事家,参与平定隋末群雄,助李世民统一中原,后率军平定突厥,功勋卓著。
2. 李世勣(徐世勣,后改名李勣)
原为瓦岗寨将领,后归顺唐朝,屡建奇功,是李世民的重要助手,参与玄武门之变。
3. 秦琼(秦叔宝)
唐初名将,勇猛善战,曾随李世民征战,是李世民麾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4. 程咬金(程知节)
隋末唐初名将,为人豪爽,作战勇敢,曾参与多次关键战役,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
5. 侯君集
唐初重要将领,参与玄武门之变,后因谋反被诛,但早年战功显赫。
6. 薛仁贵
唐太宗时期名将,以“三箭定天山”闻名,长期镇守边疆,对抗突厥与高句丽。
7. 郭子仪
唐代中期名将,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平定叛乱,稳定国家,被誉为“再造唐室”。
8. 李光弼
与郭子仪齐名,安史之乱中的重要将领,擅长用兵,多次击败叛军。
9. 张巡
安史之乱期间坚守睢阳,以少胜多,抵抗叛军长达数月,最终壮烈牺牲。
10. 许远
与张巡一同守睢阳,忠贞不屈,后与张巡一同殉国,成为民族英雄。
11. 李嗣业
唐代名将,擅长骑兵作战,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战功卓著。
12. 王忠嗣
唐玄宗时期的边疆名将,多次击退吐蕃、契丹等外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
13. 高仙芝
唐代著名将领,曾率军远征中亚,但因怛罗斯之战失败而失势。
14. 哥舒翰
唐玄宗时期名将,曾指挥潼关之战,后因战败被俘,导致长安失守。
二、大唐建国后十四名将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身份/称号 | 主要事迹 |
1 | 李靖 | 卫国公 | 平定突厥,协助李世民统一中原 |
2 | 李世勣 | 徐世勣/李勣 | 参与玄武门之变,屡建战功 |
3 | 秦琼 | 秦叔宝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勇猛善战 |
4 | 程咬金 | 程知节 | 战功赫赫,参与多次关键战役 |
5 | 侯君集 | - | 参与玄武门之变,后因谋反被诛 |
6 | 薛仁贵 | - | “三箭定天山”,镇守边疆 |
7 | 郭子仪 | 太原郡王 | 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稳定国家 |
8 | 李光弼 | - | 与郭子仪并称,平定安史之乱 |
9 | 张巡 | - | 守睢阳,抵抗叛军,壮烈殉国 |
10 | 许远 | - | 与张巡共守睢阳,忠贞不屈 |
11 | 李嗣业 | - |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战功卓著 |
12 | 王忠嗣 | - | 边疆名将,后因政治斗争被贬 |
13 | 高仙芝 | - | 远征中亚,怛罗斯之战失利 |
14 | 哥舒翰 | - | 潼关之战失败,导致长安失守 |
三、结语
大唐建国后的十四名将,既有开国功臣,也有中兴名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载入史册,也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典范。这些将领的故事,反映了唐代军事文化的辉煌与复杂,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