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的意思】一、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礼记·曲礼上》,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礼仪与道德修养的重要表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上,不能有丝毫的逾越或违背;而在一些细节或小的方面,可以适当灵活处理,不必过于拘泥。
这句话强调了在道德行为中应把握“大节”与“小节”的区别。大德关乎根本,是立身之本,必须坚守;而小德则涉及具体行为中的细微之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变通,但不可偏离整体的道德方向。
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理念,即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讲究实际与人情,避免僵化和教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 |
原文 |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
字面意思 | 大的道德不应逾越规矩,小的德行可以适当出入或调整 |
深层含义 | 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守原则,在细枝末节上可灵活处理 |
应用范围 | 道德修养、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社会管理等 |
儒家思想体现 | 中庸之道、守礼与变通相结合 |
现代启示 | 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与灵活性 |
注意事项 | 小德虽可出入,但不能动摇大德的根本 |
三、结语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不仅是一种道德判断的标准,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道德选择时,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懂得变通。只有将原则与灵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内修于己,外应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