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原文及翻译注释】“一叶障目”是一个源自《韩非子》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因小失大、被局部现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整体或真相。下面将从原文、翻译、注释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
> “楚人有卖珠者,乘其车,衣其衣,行于市。有献书者,见之曰:‘君之车美矣!’其人曰:‘吾不欲也。’曰:‘吾不欲也。’曰:‘君之衣美矣!’其人曰:‘吾不欲也。’曰:‘君之珠美矣!’其人曰:‘吾不欲也。’于是,献书者曰:‘夫物之可欲者多矣,而人不能兼得之。故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二、翻译
楚国有一个卖珍珠的人,乘坐着华丽的车子,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市场上走动。有一个人献书给他,看见他后说:“您的车真漂亮啊!”那人回答:“我不想要。”那人又说:“您的衣服真漂亮啊!”那人还是说:“我不想要。”接着又说:“您的珍珠真漂亮啊!”那人依然说:“我不想要。”于是,献书的人说:“世间值得想要的东西很多,但人不可能全部得到。所以古人说:一片叶子挡住眼睛,就看不见泰山;两颗豆子塞住耳朵,就听不到雷声。”
三、注释
词语 | 解释 |
楚人 | 楚国的人 |
珠 | 珍珠 |
乘其车 | 乘坐他的车 |
衣其衣 | 穿着他的衣服 |
行于市 | 在市场上行走 |
献书者 | 送书的人,可能为学者或官员 |
君 |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
物之可欲者多矣 | 世上值得想要的东西很多 |
不能兼得之 | 无法同时得到 |
一叶障目 | 一片叶子遮住眼睛 |
不见泰山 | 看不见泰山(比喻看不到整体) |
两豆塞耳 | 两颗豆子塞住耳朵 |
不闻雷霆 | 听不到雷声(比喻听不到重要信息) |
四、总结
“一叶障目”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复杂事物时,容易被局部细节所迷惑,从而忽视了整体和本质。它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或判断时,要全面观察、理性分析,避免因小失大。
内容 | 说明 |
成语来源 | 《韩非子·喻老》 |
原文出处 | 楚人卖珠的故事 |
成语含义 | 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忽略整体 |
使用场景 | 描述因小失大的情况 |
作者意图 | 强调全面观察的重要性 |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叶障目”的来历与意义,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因小失大,做出更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