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免疫组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在病理学和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抗原。通过将抗体与组织样本结合,并利用显色反应来显示目标蛋白的存在位置和表达水平,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
一、免疫组化的定义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
定义 | 利用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和定位目标蛋白的一种技术 |
应用领域 | 病理诊断、肿瘤分类、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
二、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的核心是“抗原-抗体”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1. 组织处理:将组织样本固定、包埋、切片。
2. 抗原修复:某些抗原可能因固定而被掩盖,需通过化学或热处理恢复其活性。
3. 一抗孵育:加入针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一抗。
4. 二抗孵育:加入标记有酶或荧光物质的二抗,用于放大信号。
5. 显色/显影:根据标记类型进行显色或荧光观察。
6. 结果分析:判断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分布位置。
三、免疫组化的主要用途
用途 | 说明 |
肿瘤诊断 | 检测肿瘤标志物,辅助区分良恶性肿瘤 |
分子分型 | 如ER、PR、HER2等,用于乳腺癌分型 |
病理研究 | 探索疾病机制,分析蛋白表达变化 |
治疗指导 | 根据免疫组化结果选择靶向治疗方案 |
四、常见免疫组化标记物
抗原名称 | 应用场景 | 常见疾病 |
ER(雌激素受体) |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 乳腺癌 |
PR(孕激素受体) | 乳腺癌 | 乳腺癌 |
HER2 | 乳腺癌 | 乳腺癌 |
CK(角蛋白) | 上皮来源肿瘤 | 肺癌、乳腺癌 |
CD20 | B细胞淋巴瘤 | 淋巴瘤 |
Ki-67 | 细胞增殖活性 | 各类肿瘤 |
五、免疫组化的优缺点
优点 | 缺点 |
直观显示蛋白分布 | 需要专业操作和技术支持 |
可用于组织样本 | 对新鲜组织要求较高 |
辅助精准诊断 | 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抗体质量、操作流程) |
总结
免疫组化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病理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分子分型和科研领域。它能够直观地显示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分布,为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尽管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和影响因素,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