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是什么意思】“树倒猢狲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组织、团体或势力在失去依靠或领导者后,成员迅速四散逃离、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描述权力结构崩溃后的混乱局面。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树倒猢狲散 |
| 拼音 |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
| 出处 | 源自民间俗语,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 |
| 含义 | 比喻主子失势或垮台后,依附者纷纷离去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政治、企业、社团等组织解散或瓦解的情景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树倒猢狲散”最早来源于动物世界中的现象:猴子喜欢在树上栖息,一旦大树被砍倒,猴子便无处可依,纷纷逃散。后来人们借用这一自然现象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
在古代,这种说法常用于描述官场、家族、帮派等群体。例如,当一位官员失势,其下属和亲信便会纷纷离开,不再效忠。
三、使用示例
| 示例句子 | 解释 |
| 这个黑社会团伙的头目被抓后,其他人纷纷逃跑,真是“树倒猢狲散”。 | 表示主子被打击后,手下纷纷逃离。 |
| 公司老板辞职后,很多员工也相继离职,公司一下子变得冷清,真是“树倒猢狲散”。 | 形容企业核心人物离开后,团队迅速瓦解。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风流云散、一哄而散、各奔东西 |
| 反义词 |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
五、总结
“树倒猢狲散”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旦失去支撑,整个体系可能迅速崩塌。
无论是企业、社团还是家庭,稳定的核心力量是维系整体的关键。因此,在面对变化时,保持团结和忠诚,才能避免“树倒猢狲散”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