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廉鲜耻是什么意思】“寡廉鲜耻”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廉耻心,行为不端,不知羞耻。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道德低下、行为卑劣的人。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寡 | 少,缺乏 |
廉 | 廉耻,指人的道德底线和羞耻感 |
鲜 | 少,稀少 |
耻 | 羞耻,感到羞愧 |
整体含义: 指一个人缺乏廉耻之心,做事没有底线,不知羞耻。
二、成语来源
“寡廉鲜耻”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人富而仁义不足于子,而好利之甚,寡廉鲜耻。”意思是说,一个人富有了,但缺乏仁义,贪图利益,没有廉耻之心。
三、使用场景
1. 批评他人行为:如“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真是寡廉鲜耻。”
2. 自我反思:在某些错误行为后,自责自己“我竟然做出如此寡廉鲜耻的事。”
3.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反面人物的道德缺失。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不知羞耻、道德败坏 |
反义词 | 品德高尚、知书达理、有羞耻心 |
五、总结
“寡廉鲜耻”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基本的道德和羞耻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个人修养,坚守道德底线,避免成为“寡廉鲜耻”的人。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寡廉鲜耻 |
含义 | 缺乏廉耻,不知羞耻 |
出处 | 《史记·货殖列传》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自我反省、文学描写 |
近义词 | 无耻之徒、不知羞耻 |
反义词 | 品德高尚、知书达理 |
通过了解“寡廉鲜耻”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品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