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什么意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句出自《楚辞·卜居》的成语,原意是说:高贵的乐器(黄钟)被毁坏抛弃,而普通的陶罐却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这句话用来比喻贤才被埋没、不被重用,而庸人却反而得势、喧闹不止。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的一种不公现象,即真正有才能的人被忽视或打压,而无能之人却占据高位、大肆张扬。它常用于批评现实中的人才选拔机制不公、社会风气浮躁等问题。
该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也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与不满。在文学、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这一表达常被用来警示人们重视人才、尊重贤能,避免“劣胜优汰”的不良现象。
表格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原意 | 现代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黄钟 | 古代音律中的最高音,象征高贵、正统 | 《楚辞·卜居》 | 高贵的乐器 | 贤才、正直之士 | 批评人才被埋没 |
毁弃 | 毁坏、抛弃 | 《楚辞·卜居》 | 被毁坏 | 不被重视 | 描述贤才受冷落 |
瓦釜 | 普通的陶制容器,象征低贱 | 《楚辞·卜居》 | 普通的器物 | 庸人、无能者 | 描写庸人得势 |
雷鸣 | 震耳欲聋的声音 | 《楚辞·卜居》 | 喧嚣、吵闹 | 夸张、喧哗 | 形容庸人得意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整体含义 | 《楚辞·卜居》 | 贤才被弃,庸人得势 | 社会不公、人才失衡 | 批评现实、警醒世人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是对历史现象的描述,更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