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出自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全诗如下:
> 梨花风起正清明,
> 游子寻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归去后,
> 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明时节,春意盎然、游人如织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孤寂之情。
逐句解析:
第一句:“梨花风起正清明”
“梨花风”指的是春天的风,因此时梨花盛开,风吹过枝头,花瓣随风飘落,显得格外美丽。“正清明”点明了时间,正是清明节前后。这句诗营造出一种春意浓浓、风和日丽的氛围,也暗示着人们在这一时节外出踏青、祭祖。
第二句:“游子寻春半出城”
“游子”可以理解为在外漂泊的人,也可以泛指所有出来游玩的人。“寻春”是清明节常见的活动之一,人们趁着春光正好,走出城门,去郊外赏花、踏青。这一句表现了人们在清明时节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
第三句:“日暮笙歌归去后”
“日暮”表示傍晚时分,“笙歌”是古代常见的音乐形式,常用于节日或庆典中。这句话描写的是人们在白天尽情游玩,直到傍晚才陆续回家,音乐声渐渐消失,热闹的气氛也随之散去。
第四句:“一树梅花一放翁”
“一树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放翁”则是诗人陆游的号,这里借指自己或像他一样的文人。这一句意味深长,表现出作者在喧嚣过后,独坐一树梅花下,心境平静,仿佛超脱尘世,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赏析: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既有对清明时节春景的生动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感。诗中通过“梨花风起”、“游子寻春”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的欢愉;而“日暮笙歌”与“一树梅花”的对比,则突出了热闹与宁静之间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思与寂寞。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清明时节的风俗画卷,更是一首蕴含哲理、情感丰富的抒情之作,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以及情感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