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中描写皎洁的月光句子】《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清朗、意境幽远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关于“皎洁的月光”的描写尤为突出,成为全诗的亮点。
一、
《十五夜望月》全诗如下:
> 十五夜望月
> 玉颗珊珊下玉堂,
> 今宵人月两相望。
> 不知天上宫阙,
> 谁把瑶台种此芳?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通过“玉颗珊珊”、“玉堂”、“瑶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高雅的月夜氛围。虽然诗中没有直接使用“皎洁”一词,但通过对月光的比喻和描写,如“玉颗珊珊”,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洁白、明亮与纯净。
在这些描写中,“玉颗珊珊”是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它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落时如玉珠般晶莹剔透的状态,表现出月光的“皎洁”特质。
二、表格展示
句子 | 出处 | 含义分析 | 表现特点 |
玉颗珊珊下玉堂 | 《十五夜望月》 | “玉颗”形容月光如玉珠般圆润,“珊珊”形容轻柔飘落的样子,整体表现月光的柔和与洁净。 | 清亮、细腻、富有质感 |
今宵人月两相望 | 《十五夜望月》 | 表达诗人与明月遥遥相对的情景,体现月光下的孤独与思念。 | 情感浓厚,意境深远 |
不知天上宫阙,谁把瑶台种此芳? | 《十五夜望月》 | 通过设问方式,表达对天上仙境的向往,进一步烘托月光的神秘与高贵。 | 高雅、梦幻、富有想象力 |
三、结语
《十五夜望月》虽未直接使用“皎洁”一词,但通过“玉颗珊珊”等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月光的洁白与纯净。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情感寄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中秋月色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