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是谁的格言】“言必信,行必果”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被用来强调一个人在言行上的诚信与坚定。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篇,是孔子弟子子贡与孔子对话中提到的内容。原文为:“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人只是个小人罢了。但后世多将其引申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标准,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这句话虽然最初带有贬义,但在后来的使用中逐渐转变为褒义,成为对诚信、果断行为的高度赞扬。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论语·子路》 |
| 原文 |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
| 作者 | 孔子(原话由孔子所说,子贡记录) |
| 含义 | 强调言行一致,说话讲信用,做事有结果 |
| 初期评价 | 原意带贬义,指人固执、不灵活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诚实守信、果断坚决 |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诚信与执行力的重要格言 |
三、结语
“言必信,行必果”虽源自两千多年前的经典,但其精神内核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与执行力同样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品质。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做到言出必行,行则必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