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人如恐不胜的胜是什么意思】一、
“刑人如恐不胜”的“胜”字,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描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秦王(指秦始皇)对待百姓如同对待敌人一样残酷,杀人唯恐杀不尽,惩罚人唯恐惩罚不够。
其中“胜”在这里是“尽、完”的意思。整句“刑人如恐不胜”可理解为:惩罚人时,生怕惩罚得不够彻底,恨不得把所有罪人都处死。
因此,“胜”在此语境中并不是“胜利”或“胜任”,而是“尽、完”的含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出处 | 原意 | 引申义 | 当前语境中的解释 |
胜 | 《史记·项羽本纪》 | 尽、完 | 胜利、胜任 | 惩罚人时怕惩罚不够,希望全部处罚完毕 |
三、补充说明
在古汉语中,“胜”有多重含义,包括但不限于:
- 尽、完:如“胜数”、“胜算”;
- 胜利、成功:如“战无不胜”;
- 胜任、能够承担:如“胜任工作”。
但在“刑人如恐不胜”这一句中,结合上下文和历史背景,“胜”应理解为“尽、完”,即“惩罚得还不够多”,体现出秦王的残暴与专制。
四、结语
理解古文中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不能仅凭字面意思判断。“刑人如恐不胜”的“胜”字,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含义,体现了古代政治人物的统治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查阅史料、分析语境,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文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