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不接的意思是什么】“青黄不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农业生产或经济状况中的一种过渡期现象。它原本指的是农作物在新谷未熟、旧粮已尽时的短缺状态,后引申为事物在交接过程中出现的空档或断层。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青黄不接 |
拼音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后世多用于形容粮食短缺时期。 |
本义 | 新谷未熟,旧粮已尽,粮食短缺的状态。 |
引申义 | 指事物在交接、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空缺或断层,如人员更替、时间衔接、资源不足等。 |
二、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描述农业状况 | “今年雨水过多,导致庄稼长势不好,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
描述经济或资源问题 | “公司刚换了一套新系统,目前正处于技术更新的青黄不接阶段。” |
描述人事变动 | “老领导退休了,新领导还没到位,部门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仅用于农业 | 实际上可用于各种领域,如经济、人事、时间安排等。 |
误以为是长期状态 | 其实多指短期的过渡期,而非长期的困境。 |
误用为“青黄相接” | “青黄不接”强调的是“不接”,即无法衔接;“青黄相接”则表示两者有连接。 |
四、总结
“青黄不接”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最早源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后来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它提醒人们在事物转换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因“不接”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交接期”的挑战。
结语: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现代工作,都可能存在“青黄不接”的情况。只有提前预判、合理安排,才能顺利度过这段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