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胆的意思是什么】“一身是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胆识过人,敢于面对危险或困难。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赵云,他在长坂坡之战中单骑救主,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量,因此被后人称为“一身是胆”。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一身是胆 |
| 拼音 | yī shēn shì dǎn |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
| 释义 | 形容人非常勇敢,毫无畏惧,有胆量面对任何挑战。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英雄人物或英勇无畏的人。 |
| 近义词 | 胆大心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畏首畏尾、懦弱无能 |
二、成语来源与历史背景
“一身是胆”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了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独自一人冲入曹军大营,保护刘禅母子安全撤离的事迹。赵云不仅成功完成任务,还斩杀敌将数十人,表现出了极高的武艺和无畏的精神。后人因此称他为“一身是胆”,象征其英勇无双。
三、成语的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一身是胆”不仅用于描述历史人物,也常用于赞美现实生活中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惧风险的人。例如:
- 在紧急救援中,消防员“一身是胆”地冲进火场救人。
- 在职场中,有人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也被说成“一身是胆”。
四、总结
“一身是胆”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强调的是人的勇气和担当精神。它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是对现实中勇敢者的肯定。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成语故事,可继续查阅《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等文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