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哪篇古文】一、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汉语中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形单影只的状态。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
根据相关文献考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晋代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这篇文章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封奏章,目的是请求暂缓赴任,以照顾年迈的祖母。文中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被誉为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信息,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与说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出处 | 《陈情表》 |
作者 | 李密(西晋) |
文体 | 奏章/散文 |
写作背景 | 李密为照顾年迈祖母,向晋武帝请求暂缓任职 |
成语含义 | 形容孤独无依、无人相伴的状态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古代文人孝道与忠诚并重的思想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写孤独、寂寞或无助的情感状态 |
三、结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精炼体现。它源自李密的《陈情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表达个体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通过了解其出处和背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