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签订合同、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常常会遇到“定金”和“订金”这两个词。虽然它们听起来相似,但在法律意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交易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概念总结
1. 定金:
定金是指合同一方为了证明合同的成立或保证合同的履行,按照约定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定金具有担保性质,通常用于确保合同的履行。如果支付定金的一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 订金:
订金一般是指买方在正式签订合同前,先行支付的一部分款项,作为将来签订合同的诚意表示。订金不具有担保性质,仅是一种预付款行为。如果交易未能达成,订金应予以退还,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定金 | 订金 |
法律性质 | 具有担保性质 | 不具担保性质,属于预付款 |
是否可退还 | 支付方违约则无权要求退还 | 一般可退还(除非另有约定) |
违约后果 | 支付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 | 一般情况下可要求退还 |
受收方违约 | 应双倍返还 | 一般只需退还本金 |
使用场景 | 合同签订前,用于担保履行 | 合同签订前,表示诚意或预付款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 | 无明确法律条款规定 |
三、注意事项
- 定金需明确约定:在合同中应明确写明“定金”字样,并说明其法律效力,避免因表述不清而产生纠纷。
- 订金不宜随意使用:若只是表达购买意愿,建议使用“订金”而非“定金”,以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 保留书面证据:无论是定金还是订金,都应保留支付凭证和相关协议,以便在发生争议时提供依据。
总之,“定金”和“订金”虽只一字之差,但法律意义和实际效果大不相同。在交易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语,并注意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