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讲解

2025-10-21 10:07:11

问题描述: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讲解,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1 10:07:11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讲解】一、文章概述

《师旷论学》是一篇出自《战国策·楚策》的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晋国的大臣师旷劝谏晋平公努力学习的故事。文章通过师旷与晋平公的对话,强调了“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的思想,表达了即使年岁已高,也不应放弃学习的理念。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 翻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纪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拿君主开玩笑的道理呢?”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师旷说:“我听说:少年时好学,就像太阳初升时的光芒;壮年时好学,就像中午的阳光;老年时好学,就像点燃的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三、词语注释

词语 解释
晋平公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师旷 晋国著名的乐师,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炳烛 点燃蜡烛,比喻学习
黑暗,不明亮
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比喻没有知识、盲目行事

四、内容讲解

1.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师旷对晋平公的劝谏,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习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无论年长还是年幼,只要愿意学习,都能获得知识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古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2. 修辞手法

- 比喻:师旷用“日出之阳”、“日中之光”、“炳烛之明”来分别比喻少年、壮年和老年学习的不同效果,形象生动。

- 设问:通过“孰与昧行乎?”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说服力。

3.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不要因为年龄或条件的限制而放弃学习,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五、总结表格

内容类别 内容说明
出处 《战国策·楚策》
作者 不详(属先秦诸子散文)
人物 晋平公、师旷
主题 学习不分早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核心观点 老而好学,胜过昧行
修辞手法 比喻、设问
现实意义 鼓励终身学习,打破年龄限制

六、结语

《师旷论学》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语言精炼,是古代寓言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理念。无论身处何种年龄阶段,我们都应保持一颗求知的心,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